對于這種污水處理技術易受氣候條件影響,要充分考慮項目地植物過冬問題才能保證污水處理效果。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工藝流程大致為污水→預處理→人工濕地→后處理→排放或回用。
生活污水采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生活污水經管道流入一個蓄水池后進行厭氧處理,然后通過填充鵝卵石、黃沙人工沙層表面生長的生物膜,過濾到另一個蓄水池,經過這兩道處理就可以降低水中的化學需氧量,這其中美人蕉的吸收能力強很強,過濾后生活污水達標排放。
有機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積的土壤顆粒表面形成一層生物膜,當污水進入土壤顆粒表面時,不溶性的有機物通過基質的沉淀、過濾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機物則通過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被分解去除。
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機磷和無機磷。其去除途徑主要包括微生物同化、基質吸附、植物吸收及污泥沉淀,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以基質吸附及污泥沉淀為主 。
金屬離子去除機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膠體顆粒的吸 附、懸浮顆粒的過濾和沉淀,人工濕地對污水中重金屬去除是通過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質等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的。
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重要的污水處理技術,目前采用的較多的是水平潛流人工濕地技術,對于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具有重要優勢,處理凈化的污水可做中水回用,在農村地區,可以利用凈化后的污水用于當地農業灌溉、水產養殖等; 在城鎮社區, 生活污水集中于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后,可直接用于社區的花木澆灌等,兼具了綠化和美化小區環境的作用。